互聯網內容也有“適老”需求
【資料圖】
原標題:互聯網內容也有“適老”需求
捂嘴、挑眉、微笑……幾個簡單動作,再加上幾句對口型的假唱,卻能坐擁千萬粉絲。一段時間以來,“秀才”“一笑傾城”等以中老年受眾為主的網紅崛起,顛覆了一些人對網紅養(yǎng)成邏輯的認知,并因此成為分析研究對象。
大家都是怎么研究的?理性分析派從中看到了一些中老年人的情感和精神需求。感性沖動派就比較“粗暴”了,直接跑到這些網紅賬號下,模仿中老年人口氣,寫各種露骨難聽的“小作文”,或者開啟嘲笑模式,拍各種視頻模仿秀。而且,這種調侃中老年人追網紅的“行為藝術”,漸漸流行開來,從短視頻平臺向其他社交平臺蔓延。
老年網民追捧網紅現象,受到社會關注,說明老年人對互聯網的參與度高了,這在某種程度上折射出中國互聯網的進步。從數據上看,這些年來新增網民主要是農村地區(qū)和50歲以上中老年群體。根據第51次《中國互聯網絡發(fā)展狀況統(tǒng)計報告》,截至2022年12月,我國農村網民規(guī)模較2021年12月增長2371萬,而上一年新增網民總量是3549萬;50歲及以上網民群體占比由2021年12月的26.8%提升至30.8%,2008年這一群體占比只有5.7%。
雖然老年網民人數增加顯著,但這一群體仍面臨話語權不足的局面,也非消費主力,因此網絡上專門以他們?yōu)槟繕耸鼙姷膬?yōu)質內容較為稀缺。當沒有適合這個群體的優(yōu)質網絡產品滿足其精神文化需求時,他們的手機往往被各種低價團、養(yǎng)生謠言、假新聞、粗糙的音視頻甚至“擦邊”低俗的信息包圍。因此,當短視頻平臺算法“算”出他們的孤獨,“投喂”如“秀才”“一笑傾城”這樣的針對性內容時,這些自媒體馬上就受到老年網民的熱情包圍。
對老年網民追捧網紅,怎么看?首先,不必以一種異樣的眼光看待乃至嘲諷。老年人也曾年輕過,現在的世界就是他們過去奮斗的“作品”,相較于新一代,他們的智慧只會多不會少,他們的審美品位也并不一定低于你我,他們也并非天然就是網絡低質內容的受眾。一些網民對老年網民的“追星”行為提出強勢“建議”:“老了就該老老實實地跳跳廣場舞、上上老年大學,別來網上現眼湊熱鬧?!边@話難免帶有偏見和傲慢。畢竟,每個人的喜好不同,我們沒資格也沒必要給老年群體設定某種固定的晚年生活模式。對于部分中老年人的“魔幻追星”,年輕人或許不愛,但至少別去傷害。
其次,像“秀才”“一笑傾城”這樣的自媒體能夠迅速走紅,成為“頂流”,也說明針對老年網民的優(yōu)質互聯網產品仍然相當稀缺。為此,應該鼓勵更多機構或創(chuàng)作者去精準捕捉老年網民的需求,加強這方面優(yōu)質內容的供應。
今天的世界有兩重現實:一個是互聯網的無遠弗屆、無所不能,一個是老齡化社會挑戰(zhàn)日益嚴峻。將這兩重現實疊加,不難得出一個結論:互聯網世界也需要有針對性地推進適老化發(fā)展,不僅僅是提供更大字號、網絡購物這些生活服務,還要用“網絡原力”幫助中老年人群體獲得更美好的生命體驗。如今已占網民總量1/3的這個龐大群體,理應擁有更優(yōu)質的互聯網內容和服務供給。改變,是時候開始了。(張萍)
標簽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