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線蹲點影像丨讓不普通變得普通
【一線蹲點影像】
原標題:讓不普通變得普通
(資料圖片)
工人日報—中工網(wǎng)記者 蔚可任 攝影報道
“如果孩子能走在前面,我覺得對他來說是一種幸福?!?月2日,在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區(qū)鼓馨陽光家園殘疾人托養(yǎng)機構(gòu),王玲玲抬頭望著屋頂極力抑制著自己的情緒。
作為唐氏綜合征孩子的母親,王玲玲放棄了自己的生活,全身心照顧、陪伴兒子。一晃25年過去了,王玲玲也從該機構(gòu)的一名托養(yǎng)家屬,變成了一名工作人員。
9月6日,南京市雨花臺區(qū),日常生活訓練課上,老師在協(xié)助學員疊衣服。
9月6日,南京市雨花臺區(qū),阿福和他的小伙伴們鍛煉身體。
像王玲玲這種情況的家庭在這個群體里并不少見。“孩子已經(jīng)二三十歲,要面對現(xiàn)實了,希望他能力強一點?!弊屚趿崃嵝牢康氖牵⒆蝇F(xiàn)在已經(jīng)開始嘗試從事手工香皂制作的工作。
為了讓這些孩子能更多地融入社會,南京市殘聯(lián)從托養(yǎng)、就業(yè)等方面積極開展工作,出臺了一系列措施。
9月6日,南京市雨花臺區(qū),睿澤障礙人士服務中心,阿福在搬運分揀好的快遞。
據(jù)了解,這個中心目前共有32位心智障礙人士,他們在6位職業(yè)指導師的幫助下制作手工皂。
“他們能通過自己的雙手,創(chuàng)造一份勞動價值,就是家長最大的期望?!蹦暇┦薪ㄠ拝^(qū)益智多殘疾人服務中心的老師褚強介紹說。
9月6日,南京市雨花臺區(qū),日常生活訓練課上,阿福在積極舉手回應老師。
在南京還有很多家類似的幫助心智障礙人群的機構(gòu)。
南京市雨花臺區(qū)的睿澤障礙人士服務中心打造的快遞站點,他們以障礙人士能夠一起融入社區(qū)居民生活,服務社區(qū)居民為理念,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路。
9月6日,阿福給小朋友們頒發(fā)證書。
9月4日,南京市建鄴區(qū),益智多殘疾人服務中心,精油手工皂工作間,蔣肖(圖右)在進行精油皂澆模的工序。
經(jīng)過多年的努力,他們的站點也從最初的一天只有10多個包裹的派送量,發(fā)展到現(xiàn)在的1000多個,從最初社區(qū)鄰居的質(zhì)疑,到今天得到認可。
9月2日,南京市建鄴區(qū),益智多殘疾人服務中心。工作間隙,鋼琴老師帶著心智障礙的學員一起唱歌。
近年來,促進心智障礙人群就業(yè),讓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。據(jù)了解,南京地區(qū)的心智障礙人士已超過2萬人。但是一個又一個的社會團體并沒有放棄,他們在努力給這些不普通的孩子們打開一扇門,讓他們更好融入普通人的生活。
【蹲點手記】
加油!每一個用力生活的人
心智障礙人群,是殘疾人群體中最容易被忽視的一個群體。那些肢體殘疾的人群,他們可以為自己的權(quán)利去爭取,可以為自己發(fā)聲。但對大多數(shù)心智障礙的人來說,做到這一點很難。
“至少我們在堅守一些東西,事情總要有人去做的?!?/p>
“每次看到他們天真的笑容,我對自己說,這個事情我應該做下去。”
“不能工作,就爭取能生活自理,起碼讓他們能有個健康的身體吧。”
一周的拍攝,我看見了殘疾人托養(yǎng)機構(gòu)工作人員這樣的堅持,并沒有血緣關系的他們用自己的青春詮釋他們的選擇。當然,他們的努力也讓更多人看見了希望,很多學員在他們的幫助下,病情得到控制,在提升生活技能的同時,有的甚至已可以通過自己的雙手獲得一份收入。
雖然他們不能很好地去表達,但我在鏡頭前看見了他們對于生活的態(tài)度——用力地去運動,哪怕是鍛煉身體,也要把每一個動作做好;用力地去生活,哪怕是一件衣服,也要認真地疊好;用力地去工作,哪怕幾百件快遞,也要將它們有條不紊地擺放整齊。
他們珍惜眼下的生活,雖然有的還在依靠習慣和本能,但真的很努力,很用力。
標簽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