升級還是分化 家電消費將走向何方?
自房地產投資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不斷減弱之后,政府將經濟增長的任務交到了“消費”手上。尤其是進入到下半年以來,多部門不斷發(fā)布文件支持消費帶動經濟增長,地方政府也通過發(fā)布消費券的形式刺激消費。
對于家電市場來說,消費刺激具有重要的作用。在2007年家電下鄉(xiāng)的政策刺激下,中國家電產業(yè)開始騰飛。而今年上半年,隨著人們的消費生活恢復常態(tài),并在消費刺激政策的輔助下,中國家電市場也重回上升通道。
(資料圖)
在此背景下,有專家認為,我國消費發(fā)展升級趨勢沒有改變。隨著生產生活秩序全面恢復,餐飲、旅游、文化娛樂等接觸性服務逐步回暖,消費規(guī)模和增速穩(wěn)步回升。在消費結構上,服務消費逐步超過商品消費成為居民消費支出的最主要部分。居民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占比從2013年的39.7%上升至2019年的45.9%。
消費結構升級
從相關文件對刺激消費政策的口吻,到消費市場中家電企業(yè)的實際舉措,再到家電消費市場的復蘇情況,可以發(fā)現當前的消費增長邏輯在于“消費升級”的持續(xù)進行。從數據來看,今年上半年施行的消費刺激政策頗有成效。今年上半年家電行業(yè)企業(yè)實現營業(yè)收入9145億元,同比增長7.1%;實現利潤674.9億元,同比增長20.2%。
利潤的增長率遠高于營收的增長率,意味著行業(yè)的整體利潤在提升,其背后是產品層面的結構升級。以彩電為例,近幾年來,彩電產業(yè)著力推動產品結構升級,以更加豐富的產品來獲得營收與利潤的增長。OLED電視、MiniLED電視新品不斷涌現,市占率不斷提升。與此同時,改善型需求不斷膨脹,洗地機、洗碗機等產品的滲透率提升。
另一方面,家電的消費模式出現了重大改變,各大廠商相繼推出“家電家居一站購”的商業(yè)和消費模式,融合線上線下全渠道優(yōu)勢,打造出匹配不同消費者需求的方案,搭建了健康生活、科技新居等不同消費場景,推動整個行業(yè)實現高質量發(fā)展。
更關鍵的在于下沉市場的擴容,伴隨基礎設施的完善以及電商平臺的持續(xù)布局,下沉市場的消費升級趨勢越發(fā)明顯,尤其是在新家電下鄉(xiāng)政策的指導下,綠色智能產品不斷進入鄉(xiāng)縣級別的家庭中。GfK中怡康的零售監(jiān)測數據也顯示,2023年“6.18”期間國內線下家用空調各級市場的同比增速中,四級市場增速最高、達27.5%,三級市場的增速慢些、達20.3%,一、二級市場負增長。
業(yè)內人士認為,下沉市場的升級趨勢仍在持續(xù)中,目前中國農村的空調保有量水平還未達到飽和,2021年數據為每百戶89臺,未來幾年下沉市場還有巨大增量空間。
消費升級還是消費分化
事實上,消費升級并不足以形容當前消費市場的整體狀態(tài),因為品牌在不斷進行技術升級、高端升級的同時,價格戰(zhàn)也在同步進行中。比如在新能源汽車領域,盡管被視作是頗具前景的朝陽產業(yè),但卻只能用“如人飲水,冷暖自知”來描述。
通過營銷費用的增長來營造的繁榮景象下,是脆弱的盈利數字。今年下半年,汽車行業(yè)仍在加速內卷,價格戰(zhàn)沒有停止的跡象。進入8月份以來,多家車企通過官降、新車優(yōu)惠、終端讓利等不同形式加入降價大軍,涵蓋車型超20款,價格從5萬元到30萬元不等。
而在電商層面,淘寶、京東與拼多多的競爭也更加激烈,“百億補貼”“價格力”成為今年上半年電商行業(yè)的關鍵詞?!按黉N常態(tài)化”的趨勢難以扭轉,同樣是一種另類的價格戰(zhàn)。然而,即便如此,也不能用“消費降級”來形容當下的消費市場。事實上,它是一個更加復雜的形態(tài),是多種消費模式并存的分化形態(tài)。
消費分化的一大表現在于消費模式的變化——消費者在想花錢的地方拼命花錢,在想省錢的地方拼命省錢。比如,消費者在家電消費的支出上增加了1000元,就會通過削減其他領域的消費來維持支出的平衡,這導致了消費者內在消費決策的分化。這也是京東和拼多多同時并存的主要原因。
家電網主編李韜認為,消費分化的走向難以預測,主要在于支撐消費走向升級的中產群體能否繼續(xù)擴大,中國能否進入橄欖型的分配格局存在疑問。事實上,消費能力最強的群體處于收入結構的中部區(qū)域,只有不斷提升中部群體的占比不斷提升,才能走向健康的增長模式。這背后的決定因素是經濟能否平穩(wěn)增長,以及收入分配的公平性。
標簽: